requestId:68a89dec2f3fa0.85388531.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現將北京市2012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3年預算草案的報告提請市第十四屆人大第一次會議審議,并請市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2012年預算執行情況
2012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北京市委的正確領導下,面對艱巨的財政工作任務,全市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堅決執行中央各項決策部署和市第十三屆人大第五次會議的各項決議,按照“穩中求進”的總基調,牢牢把握主題主線,積極應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影響,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推進各項財政改革,全力保障本市經濟社會領域重點支出,財政收支執行情況總體平穩,圓滿地完成了全年預算任務。
(一)全市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2012年全市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3314.9億元,增長10.3%,完成預算的100.2%,加上中央返還及補助、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等624.5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總計3939.4億元。在經濟平穩運行、一次性收入入庫較多等增收影響以及結構性減稅政策密集實施、部分行業受宏臺灣包養網觀調控政策影響稅收增幅下滑等減收影響的綜合作用下,全年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呈現“低位開局、逐月回升、穩中趨緩”的走勢。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3389.8億元,增長14.4%,完成預算的100.2%,加上上解中包養管道央支出、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等549.6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總計3939.4億元。
2012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完成1197.9億元,下降11.5%,完成預算的112.9%,超額完成預算主要是包養網其中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森林植被恢復費等收入增幅較年初預計有所提高。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完成1110.9億元,下降14.3%,完成預算的99.8%,未完成預算主要是彩票公益金、交通運輸等基金收入減少,造成基金支出相應調減。
根據《預算法》和《北京市預算監督條例》的規定,下面重點報告市級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二)市級公共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2012年市級公共財政預算包養網dcard收入完成1804.5億元,增長9.7%,完成預算1798.0億元的100.4%,加中央返還及補助209.8億元、區縣上解237.6億元、地方上年專項政策性結轉使用15.0億元、上年結余收入33.1億元、財政部代理發行地方政府債券收入68.0億元、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55.0億元、調入歸還地方政府債券資金36.0億元、接受其他地區援助收入0.3億元等,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總計2465.8億元。市級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1657.8億元(含市追加區縣支出),增長16.5%,完成預算1652.9億元的100.3%,加上解中央支出106.6億元、對區縣體制返還和一般性轉移支付509.0億元、地方專項政策包養條件性結轉下年使用2.2億元、劃轉水利建設基金25.8億元、財政部代理發行地方政府債券支出68.0億元、歸還財政部代理發行地方政府債券本金56.0億元、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33.6億元、其他地區援助收入安排的救災支出0.3億元等,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總計2465.8億元。市級公共財政預算收支平衡。
1.收入預算主要科目執行情況
(1)增值稅168.5億元,增長31.9%,完成預算的123.8%。超額完成預算主要是2012年第四季度起實施“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改革,拉高增值稅收入增幅;同時,全市經濟平穩運行也對增值稅收入的增長發揮了助推作用。
(2)營業稅590.1億元,增長7.7%,完成預算的97.3%。未完成預算主要是實施“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改革,以及受調控政策影響房地產業營業稅增幅下降等因素所致。
(3)企業所得稅440.5億元,增長13.4%,完成預算的101.6%。
(4)個人所得稅281.5億元,增長3.1%,完成預算的95.8%。未完成預算主要是2012年新個人所得稅法的全面實施,對個人所得稅的減收影響超過預期水平。
(5)契稅126.6億元,下降7.0%,完成預算的89.9%。未完成預算主要是土地交易、樓市交易較2011年下降幅度較大,致使依據交易額征收的契稅收入相應減少。
(6)非稅收入86.4億元,增長25.1%,完成預算的119.4%。超額完成預算主要是預算外收入包養app(不含高中以上教育收費)全部納入預算管理以及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入、罰沒收入等一次性收入因素較多,造成非稅收入增幅較大。
2.支出預算主要科目執行情況
(1)教育支出291.9億元,增長21.0%,與年度預算基本持平。2012年本市圓滿完成國家下達的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4%的分解任務。具體情況是:投入基礎教育經費96.3億元,支持實施學前教育、中小學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改善中小學、幼兒園辦學條件,開展國家教育改革試點,落實基礎教育階段各項教育資助政策等;投入中等職業教育經費22.5億元,重點支持中等職業學校實訓基地建設,提高職業教育教師素質等;投入高等教育經費135.7億元,繼續實施市屬高校“質量工程”、“創新工程”和“人才強教計劃”,支持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市屬高校與中央高校共建等項目。其中:教育法定支出246.8億元,增長16.6%,與年度預算基本持平。
(2)科學技術支出159.1億元,增長13.6%,與年度預算基本持平。具體情況是:投入中關村科技園區發展資金89.5億元,重點用于園區基礎和配套設施建設、環境改造以及支持重點企業增資擴產、小微企業創新創業、高成長企業融資等;投入26.4億元,支持加快設計創意等基地建設,成立40個產業技術聯盟,完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促進生物醫藥等領域的重大科技成果和產業項目轉化實施;投入16.6億元,支持開展百家科普基地對接百家社區等活動,完善食品安全追溯平臺建設,增強城市建設管理和民生改善的科技支撐水平。其中:科學技術法定支出68.0億元,增長9.6%,與年度預算基本持平。
(3)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93.6億元,增長86.3%(主要是為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立了100億元文化創新發展專項資金,增加投入40.8億元),與年度預算基本持平。具體情況是:投入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資金5.0億元,扶持文藝演包養網出、影視制作和影視交易,激發文化創新活力;投入22.5億元,支持農家書屋、電影公益放映,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文化體制改革,打造品牌活動及精品工程等,活躍群眾文化生活;投入8.5億元,支持廣播電視村村通、媒資共享平臺運維等,推動廣播影視、新聞出版等行業健康發展;投入13.5億元,支持全市200余項重大文物保護及修繕項目,保障各類博物館運行,努力繁榮首都文化;投入9.4億元,實施全民健身計劃,加快體育場館和設施建設,支持體育產業發展。其中:文化法定支出23.9億元,增長9.6%,與年度預算基本持平。
(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26.5億元,增長23.6%,完成預算的112.4%。超額完成預算主要是增加“7·21”特大自然災害市級救災物資儲備規模,以及增加城鄉困難群眾生活補貼等。具體情況是:投入43.3億元,落實養老助殘政策,發放行政事業單位和困難企業離退休人員生活補助、軍隊離退休干部及無軍籍職工保障安置經費以及困難群眾臨時性生活補貼和慰問金等;投入0.7億元,支持公共實訓基地建設,撥付小額擔保貸款貼息、職業技能培訓等補貼,落實促進就業、預防失業各項政策;投入社會建設資金2.5億元,創新社會服務管理,推進“一刻鐘社區服務圈”示范點建設,實現1322個社區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投入42.4億元,用于鍋爐供熱、管網供熱、液化氣、天然氣自采暖補貼,保障居民生活用氣、安全過冬;投入4.7億元,用于“7·21”災后應急救助和應急救災物資儲備等。
(5)醫療衛生支出99.包養網比較2億元,增長31.9%,與年度預算基本持平。具體情況是:投入32.2億元,支持公立醫院改革,建包養網立與服務量和績效考核掛鉤的新型財政補償機制,加快重點學科建設,著力改善百姓就醫環境;投入27.4億元,推進市級公費醫療改革,對城鎮醫保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給予補助;投入17.2億元,實施國家免疫規劃等公共衛生項目,支持區縣婦幼保健機構建設及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平;投入3.6億元,開展基本藥物專項整治,完成1.2萬件藥品、醫療器械等抽檢任務,保障居民用藥安全。其中:衛生法定支出74.6億元,增長39.1%,與年度預算基本持平。
(6)節能環保支出63.3億元,增長28.2%,與年度預算基本持平。具體情況是:投入節能減排及大氣污染治理資金30.0億元,用于落實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保障PM2.5大氣污染物監測以及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等項目支出;投入2.4億元,支持新能源汽車示范運營等,促進新能源產品提量擴產;投入15.0億元,重點用于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既有建筑供熱計量改造等項目;對排水企業進行補貼,保障城市排水設施正常運行。
(7)城鄉社區事務支出60.4億元,增長24.3%,完成預算的111.0%。超額完成預算主要是增加平原百萬畝造林工程、公共自行車系統試點設施設備購置等支出。具體情況是:投入5.6億元,用于生活垃圾處理、居住小區垃圾分類收集運輸系統建設、城市道路清理保潔服務等項目,加大環境治理力度;投入13.0億元,重點保障城中村項目貸款還本付息、架空線入地、平原百萬畝造林工程等項目支出,改善城市環境;投入交通治理資金8.0億元,用于中心城區交通疏堵以及城市道路橋梁大修養護等,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投入4.0億元,重點保障規劃管理業務平臺整合、城鄉結合部地區及新城控制性規劃等,提高城市規劃管理水平。
(8)農林水事務支出78.7億元,增長13.1%,與年度預算基本持平。具體情況是:投入19.1億元,實施“菜籃子”工程,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性農業保險及再保險政策,實施143個溝域經濟重點項目,提升都市型現代農業生產水平;投入16.6億元,用于土地綜合開發、森林防火工程建設以及南水北調、城市河湖補充再生水等項目支出;投入3.0億元,開展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新農村建設以獎代補工作,推動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其中:農業法定支出66.7億元,增長9.6%,與年度預算基本持平。
(9)交通運輸支出108.3億元,增長7.3%,與年度預算基本持平。具體情況是:投入公共交通補貼97.8億元(此外通過其他科目等渠道投入77.2億元,地面公交和軌道交通補貼共計投入175.0億元),用于保障地面及軌道交通正常運營;投入資金重點用于鐵路道口安全監護、公路新改建、歸還公路建設貸款等,加快道路基礎設施建設。
(10)資源勘探電力信息等事務支出74.8億元,增長6.1%,與年度預算基本持平。具體情況是:投入工業發展資金10.0億元,促進電子信息、裝備、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技術創新改造,支持房山區災后重建恢復生產,推進工業結構調整;投入30.0億元,增加中關村科技擔保公司、北京中小企業信用再擔保公司資本金,支持商務服務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促進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和中小企業發展;投入10.4億元,對燃氣電價進行補貼,確保企業和居民正常用氣用電;投入3.9億元,主要用于北京市電子政務網絡和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體系建設和運維,提高電子政務水平。
(11)商業服務業等事務支出24.3億元,增長1.6%,完成預算的90.1%。未完成預算主要是2012年本市物價較為平穩,年初預算安排的5.0億元價格調節資金中有4.7億元未執行。具體情況是:投入9.2億元,用于旅游資源推介、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支持旅游產業重點項目,恢復“7·21”特大自然災害旅游景區公共設施等;投入6.8億元,落實家具“以舊換新”和高效節能家電促銷試點等政策,開展14項主題促消費活動,支持舉辦第一屆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投入6.0億元,用于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現代服務業地方配套,提升首都現代服務業水平。
(12)公共安全及國防支出103.1億元,增長3.2%,與年度預算基本持平。具體情況是:保障政法部門科技創安體系建設、執法裝備配置、城市消防管理、道路交通管理等經費支出,增強應急處理、防火滅火、搶險救援及安保勤務能力。
(13)一般公共服務支出81.4億元,增長2.0%,與年度預算基本持平。具體情況是:保障黨政機關正常履職、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完善食品安全監控及追溯體系,提升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其中: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定支出3.3億元,增長9.6%,與年度預算基本持平,重點用于落實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和全市獨生子女家庭特別扶助制度,實現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全覆蓋。
根據目前中央對本市以及市對區縣財政體制,2012年超收38.5億元,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超收6.5億元,中央稅收返還及一般性轉移支付、中央結算凈結余等新增財力32.0億元。按照《北京市預算監督條例》中關于“市級預算超收收入應當優先用于農業、教育、科技、社會保障等重點項目和其他必要支出”的規定,以及建立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的要求,2012年市級預算超收主要用于以下幾方面:一是增加法定支出0.8億元,其中:教育0.7億元、衛生0.1億元;二是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收入返還4.1億元;三是轉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33.6億元。
2012年市級支出中部分科目執行數與預算數相比存在差異,主要原因:一是根據需要,年初安排的預備費在執行中按照實際用途轉列相關科目;二是一些科目年初按預計數安排預算,執行中據實結算撥付資金;三是超收收入增加安排支出。
(三)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1.收入預算執行情況
2012年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完成580.7億元,下降32.7%,完成預算的117.7%。主要情況是:
(1)教育45.2包養管道億元,完成預算的96.4%,未完成預算主要是受“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改革的影響,按營業稅等稅收計征的地方教育附加收入相應減少。
(2)文化體育與傳媒15.4億元,完成預算的112.8%,超額完成預算主要是本市相關行業經營狀況較好,營業收入有所增加,帶動文化包養行情事業建設費收入實現較快增長。
(3)社會保障和就業9.4億元,完成預算的110.2%,超額完成預算主要是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因繳費基數增長,帶動收入增加。
(4)城鄉社區事務484.9億元,完成預算的121.1%,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401.1億元,完成預算的121.5%,超額完成預算主要是受下半年土地市場略有回暖等因素影響,土地出讓收入較預期有所增加;政府住房基金收入20.6億元,完成預算的242.6%,超額完成預算主要是公積金貸款量大幅增加,同時需支付的公積金存款利息因降息政策而減少,使得公積金增值收益增加。
(5)農林水事務7.7億元,完成預算的157.6%,其中:地方水利建設基金5.7億元,完成預算的130.2%,超額完成預算主要是其中的森林植被恢復費受占林用地工程增加的影響,收入增長較多。
(6)交通運輸2.4億元,完成預算的96.3%,未完成預算主要是受節假日期間京平高速公路免收車輛通行費的政策影響,車輛通行費收入減少。
(7)資源勘探電力信息等事務2.8億元,完成預算的101.0%。
(8)其他收入12.9億元,完成預算的92.4%,未完成預算主要是彩票銷售量下降,致使公益金收入減少。
2.支出預算執行情況
2012年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完成538.6億元(含市追加區縣支出),下降5.5%,完成預算的96.8%。主要情況是:
(1)教育45.2億元,完成預算的96.4%,未完成預算主要是根據地方教育附加收入完成情況,相應調減支出。
(2)文化體育與傳媒10.0億元,完成預算的100.0%。
(3)社會保障和就業6.9億元,完成預算的83.0%,未完成預算主要是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程未完成結算審計,尚未撥付資金。
(4)城鄉社區事務426.2億元,完成預算的97.2%,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安排的支出323.0億元,完成預算的89.9%,未完成預算主要是按照中央統一要求,調出36.0億元至公共財政預算,用于償還財政部代理發行地方政府債券本金,未形成支出。
(5)農林水事務29.5億元,完成預算的100.0%。
(6)交通運輸2.8億元,完成預算的149.5%,超額完成預算主要是增加京平高速公路運行管理及還貸資金。
(7)資源勘探電力信息等事務1.6億元,完成預算的150.0%,超額完成預算主要是按實際需求增加了資金返還。
(8)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支出13.1億元,完成預算的93.6%。
政府性基金按規定專款專用。當年收入與支出不完全相等,主要是根據有關管理辦法,部分收入按專款支出要求結轉下年使用。
(四)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
1.收入預算執行情況
2012年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完成60.3億元,完成預算的150.5%,加上年結轉使用8.2億元,收入合計68.5億元。其中:
(1)企業上繳利潤26.4億元,完成預算的132.2%,超額完成預算主要是受國有企業經營效益增長帶動。市國資委監管的43戶企業中,除3戶企業虧損以及6戶盈利企業由于彌補以前年度虧損無法上繳利潤外,其余34戶企業上繳稅后利潤26.4億元。
(2)股利股息收入0.5億元,完成預算的525.8%,超額完成預算主要是股權投資項目收益增加帶動。
(3)其他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33.4億元,完成預算的166.9%。超額完成預算主要是一次性增加注入公共財政預算資金,以及收回以前年度項目結余資金等。
2.支出預算執行情況
2012年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完成62.3億元,完成預算的129.1%,結轉下年使用6.2億元。其中:
(1)資本性支出59.2億元,完成預算的152.7%。主要是動用超收收入,加大對全市重大項目建設的支持,包括:京東方8.5代線建設20.4億元、北汽集團資本金注入11.8億元、首鋼產業結構調整1.5億元等。
(2)費用性支出2.9億元,完成預算的35.0%。主要用于彌補企業改革成本以及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等,包括:劣勢企業調整退出0.8億元、企業貼息1.8億元等。
(3)其他支出0.2億元,主要用于監管費用支出。
根據《北京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暫行辦法》的要求,按照集中財力辦大事的原則,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超收資金重點安排支持市政府重大項目和重點產業發展項目。2012年超收資金20.2億元,主要用于增加北汽集團、國資公司、首開集團資本金,以及京東方8.5代線建設項目等。
以上有關預算執行的具體情況詳見《北京市2012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3年預算(草案)》。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數據是根據預算執行情況進行的初步匯總,在地方財政決算編成后,還會有所變化。
(五)落實市包養人大預算決議情況及2012年預算執行效果
按照北京市第十三屆人大第五次會議的有關決議,以及人包養大財經委員會審查結果報告的要求,財政及有關部門堅持依法理財、科學理財、民主理財,切實發揮財政職能作用,不斷創新財政管理模式,支持推動經濟發展,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
1.不斷完善財稅政策體系,支持首都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
一是堅持“調結構、轉方式”,增強財稅政策和資金的綜合調控作用,激發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突出內需主導,繼續做好家電下鄉等財政補助資金撥付工作,積極爭取68億元地方債券資金,加大對固定資產投資力度,鞏固投資和消費多點拉動經濟增長的格局。認真落實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先行先試政策,實施政府采購信用擔保試點,統籌用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項目資金、文化創新發展資金等各項產業發展資金,完善股權投資、風險投資等支持方式,加大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力度,推動首都經濟升級轉型。認真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其中:實施新的個人所得稅法,總體減輕居民負擔155億元(影響地方級財政收入62億元),約680萬中低收入者受益;全力做好交通運輸業及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改革工作,三個月總體減輕企業稅負35億元(影響地方級財政收入25億元)。
二是堅持“惠民生、促和諧”,優化支出結構,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積極解決直接關系百姓利益的重點問題,全力保障各項民生支出,重點加大對保障性住房、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平原百萬畝造林工程、PM2.5監測、交通環境改善等項目的投入,及時撥付交通、油、電、氣、糧等惠民補貼243.0億元,投入政府為民辦實事資金173.4億元,撥付“7·21”特大自然災害搶險救災資金43.8億元,全面提升首都公共服務水平。
2.深化預算績效管理,充分發揮體制包養網創新作用
加強市級大額專項資金管理。認真接受市人大常委會對大額專項資金的專題詢問,制定《關于落實市人大常委會對本市市級大額專項資金使用和管理情況審議意見的實施方案》,明確部門職責,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措施;單獨編報市級大額專項資金預算,出臺文化創新、社會建設等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對所有市級大額專項資金進行財政績效評價,開展全過程績效管理,提升專項資金績效管理水平。
完善預算績效管理。認真貫徹落實本市推進預算績效管理的實施意見和制度辦法,推進全過程績效管理試點工作,將試點單位從3個擴大至12個;完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式方法,強化項目執行過程中的績效跟蹤,提升評 TC:sugarpopular900
發佈留言